熱門關鍵詞: 軍轉干部培訓 軍隊轉業干部培訓 軍轉干部考試培訓 軍轉干部培訓哪家好 士兵職業培訓 軍隊文職培訓 軍隊文職 軍隊文職考試
傳達國家政策 掌握實時信息
來源:軍轉干部 發布時間:2018-03-14
轉業,你了解地方接收單位嗎
選擇安置單位是轉業安置的重要環節,每位豪情在胸的轉友都難免糾結,一些耳熟能詳的地方機構單位竟是熟悉的陌生人。你了解安置單位嗎?本文僅以轉業視角,聊聊地方單位的機構設置,希望對轉友們選擇崗位有所裨益。
縱向看級別
目前,我國行政機關中的最高機關是國務院,以下依次為部級(省、直轄市)、副部級(副省、直屬局)、司局級(地、廳)、副司局級(副廳)、處級(縣)、科級。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的各級組織機構的級別與政府系統的機構級別相對應。事業單位作為社會服務單位,相互之間沒有領導關系,不應該確定行政級別,但受現行工資制度、干部制度影響,許多都套用了行政級別。
特別說明一點,沈陽、長春、大連、哈爾濱、西安、成都、青島、濟南、廈門、寧波、杭州、廣州、深圳、武漢、南京共15 個市的行政級別定為副省級,15 市市直工作部門為副廳級,內設機構為處級。
Tips: 平臺越高,責任越大
轉業選擇安置單位,起點和平臺很重要,平臺決定高度。高平臺當然也意味著對素質能力的要求更高、責任更大。但起點并不是決定性因素,在大軍區機關工作的干部未必就比基層連隊的干部幸福感多、獲得感強,在地方也一樣。當然,轉友們要結合自身的特點選擇,不能盲目跟風,光仰著頭看天,難免會摔跟頭。
橫向分類別
為了妥善安置軍轉干部,各地積極拓寬安置渠道,黨政機關、參公單位帶頭接收,事業單位積極接收,國有企業也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這些單位就是當前軍轉干部計劃分配的主要渠道。
黨政機關。包括黨的機關、人大機關、政府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機關,也包括各級黨政機關派出機構。我們經常說的黨委部門、人大政協、政府部門、公檢法系統都屬于黨政機關。
參公單位。參公是比較口語化的一種表述,全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是指對政府委托或授權、具有行政執法能力的單位和不屬公務員系列的人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參公單位人員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公務員,但在錄用、晉升、考核、離退等方面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事業單位。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它具有公益性、服務性、實體性和知識性等特征。按經費類型分為財政撥款、財政補貼和經費自理三種,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全額、差額和自收自支。
國有企業。中央或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營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點。其營利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Tips: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區別
轉友們非常關心的問題就是除了國有企業,其他單位怎么區分呢?我們可以用編制來區分,在地方機構編制就兩個,一個是行政,一個是事業。行政編制由行政經費開支,事業編制由國家事業費開支,形式多樣,包括全額、差額、自收自支。黨政機關使用行政編制,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不得混用。參公單位使用事業編制,但部分社會團體除外。例如:某市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是參公單位,單位工作人員使用的是事業編制。而社會團體,比如團委、婦聯、工會,雖屬于參公單位,但人員使用的是行政編制。
客觀來講,大部分轉友渴望獲得行政編制的主要原因在經費來源上,行政編制的經費來源更加穩定,穩定的工作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這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軍轉安置會出現一些專業不匹配的情況,發生很多“學醫不選醫、專業一邊擱、全往機關跑”的現象。但今后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工資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黨政機關的職能轉變,以及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推進,轉友們的選擇會更加理性,更加注重個人的綜合發展,選擇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崗位。
整體站站隊
為了適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國家與地方的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有一些規模較大的、系統性和綜合性都比較強的改革,比如每隔五年進行一輪的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也包括針對性強、目標單一、短期內集中完成的專項體制改革。當然,每次政府機構改革結束后,黨政群機構基本是保持穩定的。從接收軍轉干部的角度來看,地方主要有以下部門:
黨委:紀委、辦公廳(室)、政策研究室、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統戰部、編辦、機關工委、臺辦、信訪局、老干部局、檔案局;
群團:工會、婦聯、團委、科協、文聯、僑聯、社科聯、殘聯、紅十字會等單位;
人大、政協;
政府:辦公廳(室)、發改委、經信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財政局、人社局、國土資源局、規劃局、城鄉建設委、城市管理局、環保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業局、林業局、商務局、文廣新局、衛計委、食藥監局、體育局、審計局、統計局、安監局、民宗局、旅游局、糧食局、法制辦、金融辦、僑辦、外辦、國資委、人防空辦、政府研究室、物價局、住房保障局;
參公:黨校、黨史研究室、市政公用局、園林綠化局、畜牧獸醫局、史志辦、貿促會、供銷社、住房公積金中心、機關事務管理局、仲裁辦、地震局;
政法: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垂管:國稅局、地稅局、安全局。
Tips: 如何了解這些單位?
其實非常簡單,隨著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深入進行,轉友們只需要登錄到各單位的官網就可以了解。要瞄準以下幾個焦點:
首先,看單位職能。這是單位機構的核心,也是將來如果進入這個單位,你將從事的工作領域。要對照自身的專業特長、素質特點綜合考慮,形成一個
初步印象。
其次,看內部構架。由于一些地區在軍轉干部選擇崗位的時候,崗位性質是不公開的,即使你選擇了某黨政機關,也是有可能被分配到所屬事業單位的。所以,對這個單位是否有直屬的事業單位,也要做足功課。
最后,看看工作動態。對一個單位的了解不能“紙上談兵”,光從字面上了解,肯定會有偏差。了解一下這個單位的工作動態,通過一些具體的工作、圖片、新聞增強一下感性認識,有助于你做出更加理性的選擇。
內部排排序
定崗定位是每位轉友在選擇完安置去向后非常關心的事情了。安置去向確定后,大家的關注點肯定都在我這個部門究竟有多少處(科)室,多少編制,多少領導職數。在地方,單位的內設機構根據職責任務,對照上級同類機關的內設機構綜合確定,一般稱辦、處、室、科。一個部門要如何設置處(科)室,設置幾個,叫什么名稱,都要首先看這個部門的職能,然后根據職能性質和所承擔工作任務的大小來確定部門內設機構的設置,根據管理對象的多寡和業務活動的數量來確定編制職數。
按照地方機構的排序原則,先綜合機構、后專業機構。綜合機構主要有以下幾種:
辦公室:一般負責組織協調機關日常工作;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督辦、政務公開、安全保密、維護穩定、應急管理等工作;受理、協調、督辦信訪事項。
人事處(科) :一般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工作;組織指導本系統的教育培訓工作。
政策研究處 (科):一般負責政策的綜合調研工作;負責重要文稿起草工作;新聞宣傳和信息工作。
法規處 (科):一般負責起草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辦相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法律法規的普及和咨詢工作。
財務處(科):一般負責編制部門預決算,單位財務、審計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業務機構則要根據部門單位的職能來確定,比如:某市質監局,其承擔的質量監督管理、標準化、計量、特種設備幾大塊職責,內設業務機構名稱就有:質量管理處、質量監督處、標準化處、計量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某市工商局根據職能設有:市場規范管理處、商標監管處、廣告監管處、合同監管處、消費者權益保護處。
Tips :“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
如果不思進取,只想抄近路、走捷徑,挑三揀四、打小算盤,無論獲得什么樣的崗位也不會滿足,會慢慢陷入怨天尤人的窘境。對于廣大轉友們來說,無論是綜合處室還是業務處室,都是新的工作崗位,都需要學習新的業務知識。只要有信念、能堅守,努力鉆研、不斷進取,無論怎樣的崗位都能活出精彩,實現人生華麗轉身。
關鍵詞
編制
編制決定崗位的性質。編制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編制是指各種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定額、結構和職務配置;狹義的編制即人員編制,是指為完成組織的功能,經過被授權的機關或部門批準的機關或事業單位內部人員的定額、人員結構比例及對職位(崗位)的分配。目前,地方機構編制部門管理的編制主要包括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兩類。
行政編制,又稱國家行政編制,指由中央下達的、供各級黨政群機關和其它行政機構使用的編制。它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行政編制的總數由中央統一核定下達,地方各級有權在中央下達的編制總數內分配和調劑使用,但無權增加行政編制數額,也不得跨行政層級調劑使用。二是凡使用行政編制的組織機構,一般都是由財政負擔經費。三是使用行政編制的組織與機構,其工作人員都列入公務員法管理范疇。
事業編制,指各類事業單位使用的人員編制。事業編制使用廣泛,按照經費形式分為財政撥款、財政補助、經費自理,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全額事業、差額事業、自收自支事業。行政機構只能使用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只能用于事業單位。事業編制不得用于黨政機關,不得與行政編制混用。
人生路由一次次的選擇而成,而每次選擇無不起于一念之間。在轉業安置的路口,不只有一個路標值得關注。履不必同,期于適足,不管什么樣的編制,什么樣的單位性質,多少領導職數,今后的職場之路都需要自己努力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只要繼續保持軍人的工作作風、愛崗敬業的豪情壯志,轉業再出發,風光在前方!
原創:孟偉 中國退役軍人
在今天,我們用心做點正確的事 在未來,我們定會能收獲一些美好的改變
客服
熱線
劉老師:133 7558 5701
牛老師:153 1875 1703
趙老師:159 6324 0579
關注
微信
關注我們
返回
頂部